十月的國際減災日,于我而言不僅是安全警示的“敲鐘日”,更是作為高速收費站副站長的“履責日”。當得知抖音平臺推出《防災減災公開課》,望都站第一時間組織全站員工報名參與,既為補全員知識短板,更想借權威課程之力,將“防災之弦”深植于管理肌理。七日學習,七重感悟,既照見自身不足,更錨定了“以學促管、以管保安”的實踐方向。
學深悟透,以理論之光照亮管理盲區(qū)
這套由中國災害防御協(xié)會打造的課程恰似“安全錦囊”,而我尤其關注課程中“宏觀體系”與“微觀場景”的銜接,從應急管理“安全網”的全局構建,到冰雪、地震等災害的具體應對,每一課都像一把標尺,丈量著我們日常管理的疏漏。
第六集《地震發(fā)生后應該如何應急避險和自救》里,從設備斷電保護到司乘疏散路線的細節(jié),更讓我反思:此前的應急預案雖全,卻更應細化“收費員引導車輛撤離”“后勤組保障通訊”等具體分工,將責任細化到崗、流程明確到人。古人云:“宜未雨而綢繆,毋臨渴而掘井”,防災管理,正該如此。
知行合一,以閉環(huán)管理筑牢安全根基
“學知識易,改習慣難。”我深知“紙上得來終覺淺”,必須推動學習成果向制度、向行動轉化。課程期間,望都站發(fā)起“三查三改”行動:一查設施隱患;二查操作漏洞;三查意識短板。并利用班前會分享課程金句,將“安全是1,其他是0”的理念融入日常提醒。正如《周易》所言“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”,安全管理的“弦”,松不得半分。
星火相傳,以共學共踐織密防護網絡
防災減災,從來不是“獨角戲”。課程尾聲,望都站抖音直播間發(fā)起“安全微課堂”活動:將課程精華剪輯成短視頻,在粉絲群推送。管理者既要當“領學者”,更要做“傳薪人”,我們要讓“人人講安全、個個會應急”從口號變?yōu)槌B(tài)。
“路漫漫其修遠兮”,七日學習,是一次知識的充電,更是一場責任的淬煉。作為高速路上的“守關人”,我深知:我們守護的不僅是收費崗亭的方寸之地,更是千萬司乘的平安歸途。我也將以課程所學為基,以更嚴的標準抓管理、以更實的舉措補短板,讓“防災之盾”更堅固、“應急之劍”更鋒利,用責任與擔當,為這條連接萬家燈火的通途,筑牢最堅實的安全屏障!